首页 >> 公司动态
  •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三十年历程(三)
  • 点击次数:3074 更新时间:2009-10-23
  • 来源:中国仪器仪表学会

    2)各分会或专委会的精品学术会议:

    ⑴青年学术会议。(已办十届)每届论文2 00~300篇,150人左右参会。

    ⑵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。(已举办六届)每届论文400~500篇,参会人数200人左右。

    ⑶全国功能材料学术大会(每三年举办一次,已举办七届),每届论文在500篇至800篇,参会人数500~600人。

    ⑷西南三省一市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学术年会(已举办八届),年会人数200~300人。

    ⑸信息处理学术会议(已举办八届),规模500人。

    ⑹中国电工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论坛(已举办十五届),规模300人。

    ⑺电磁测量技术、标准、产品研讨会(已举办十五届),规模300人。

    ⑻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(举办八届),规模200人。

    ⑼中国(天津)绿色电子制造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(已举办四届),规模150人。

    ⑽东北过程自动化设计学术年会(已举办18届),规模150人。

    ⑾计算机科学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学术会议(已举办19届)。

    ⑿医疗仪器学术年会(每年举办),参会100人左右。

    ⒀全国离子色谱学术会议(已举办十届)。

    ⒁全国精密机械工程学术研讨会(已举办六届),规模150人左右。

    ⒂可靠性、维修性、安全性学术会议(已举办五届),规模200人左右。

    ⒃图象科学与复印技术学术会议(已举办4届),规模200人以上。

    还有水声综合技术系列学术会议;现场总线与智能仪表学术会议;VXI技术学术会议等等。各地方学会,亦都定期举办年会。

    4.科普活动和科技奖励

    1)仪器仪表学会*届科普委员会主任是钱伟长学部委员,学会积极开展科普活动,于1980年创办了科普刊物“仪器与未来”,方毅副总理为创刊题词“精心研制,大胆革新”。举办全国仪表试题竞赛。在北京、上海分别举办了科普夏令营。1988年12月26日,学会参与了*“可靠性工程与管理电视讲座”的筹备、编写、播出组织收看的工作。1991年4月中华传统医学仪器分会组织“科技医疗大蓬车”在扬州地区开展义诊,历时13天,诊治3000多人。

    全国“科学普及法”颁布后,学会组织科技人员参加每年中国*组织的“科普周”活动。金国藩院士、张钟华院士还曾参加“科普周”仪表学会展棚的宣讲并解答问题。

    2)科技奖励:在学会常务理事张开逊和陈佳圭的倡议下,建立了“中国仪器仪表发明奖”首届于1991年10月在西安颁发给张力德,第二届于1992年10月颁发给中国台湾新兴自动化公司徐佳铭发明的“自动气氛管理机”项目。有趣的是,当1992年11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代表团一行4人访问中国台湾。参观新竹科学园区,到达新兴公司时,他们将学会所颁发明奖牌置于大厅,欢迎代表团。目前发明奖已颁发23届,奖励 23人。在科学家的建议下,学会设立了“中国仪器仪表奖学金”。首届颁奖大会于1992年11月8日在北京科技会堂召开,目前已有23所高校共806人获得学会奖学金,累计奖金总额为936,100元。不少获奖学生毕业后,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和*。2001年3月国家取消了省部级奖项,由国家奖励办*设立“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”,我会为*二十五个单位之一。2008年我会继续受到国家奖励办*。目前我学会除将发明奖、奖学金、论文奖纳入外还建立了“科学技术奖”、“科技创新奖”、“科技成果奖”、“产品奖”等奖项,目前共为102个单位 151个项目颁发了奖项,其中六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奖或科技进步奖。

    长期以来,外界把规模宏大、活动缤纷的MICONEX看作是仪表学会的主要活动。事实上,全面来看,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始终是学会的主业。

    五、学会广大的专(兼)职干部是学会旺盛活力的保证 。

    总会秘书处现有工作人员32人,总会要求各专业分会,各地方学会一般都要配备专职干部。所以总体上看,仪表学会全部约有一百多人的专(兼)职干*伍。学会有一个好的传统,就是每年召开一次各分会秘书长和专职干部会议。自1980年4月在北京举行*次工作会议以来,已在各地举行了二十九次,从未间断,工作会议内容包括总结、布置工作和交流各分会的宝贵经验。工作会议既起到了如何做好学会工作的交流目的,又增加了学会的凝聚力。广大专(兼)职干部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精神,克服经费等各方面的困难,科技人员,精心组织各项活动,又要做好学会日常许多繁杂的事务,是十分可敬可佩的。学会成立三十年,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高歌猛进,许多学会专(兼)干部已退休,亦有些现在还坚守在学会工作岗位。从总会来看老同志中有: 夏仲平 、吴幼华、肖中汉、刘津西、张万静、徐运忠、燕泽程…等同志;从各专业分会,各地方学会的老同志来看有:史美纪、阮伯如、张朝仪、吴天意、夏德海、杜如彬、李明远、蒋士强、梁曼君、马慕周、张凝炳、李忠德、刘建国、刘继发、马延林、刘长宽、毕平、马子侠、戚继明、唐仕正、苑伟琦…等同志,另外,还有许多现职的中青年专职干部,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同志,亦是学会事业发展的功臣。

    仪器仪表学会三十年来从一个抽屉起家,为事业和社会做出了一定的工作和贡献;全面来看,在平衡发展方面,在组织大型的学术会议,在与企业界科技事业的结合等等方面都有继续努力和拓展的空间,特别是在目前金融风暴的危机中,学会组织和科学家、科技人员如何献计献策,既协助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工业和科技事业渡过危机,又能抓住这次机遇在中国*和中国机械联合会的*下,为发展中国的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大业努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

李小姐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智能制造网

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